文以载道,固本培元;以文化人,启智润心。
近年来,贵州教育系统在文化建设上踔厉奋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持续深入挖掘、传承发展贵州特色文化。
特别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要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这更为贵州教育系统实施文化育人指明了方向。
在贵州“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展示项目),可沉浸式体验长征故事;在阳明文化园,可以与先贤来一次跨越500年的寻访与对话;在多彩的民族村寨中,可以乐享丰富的“文化大餐”;在天龙屯堡景区,可以感悟屯堡文化的魅力……
深入挖掘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大价值,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的转化运用在贵州教育系统持续开花结果,为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贡献教育力量。如今的贵州教育战线,文化育人可谓正逢其时、恰逢其势。
传承红色基因 擦亮育人底色
红色是多彩贵州的精神底色。如何发挥红色资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3年12月6日,贵州省丘成桐少年班全体学生来到全国首创的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贵州“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展示项目),通过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沉浸式“重走”长征路。
“太震撼了!”学生们在感叹科技力量的同时,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然而然地扎根在他们的心中。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现场教学,红军长征的故事在自己心中更加生动立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23年6月19日,“理想信念之美——黔中大地上的大思政课”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开讲。
近年来,贵州教育系统深入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政大课堂,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创新探索鲜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培育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新人。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一粒种子因为笃信阳光普照、春暖花开的理想,才有了破土而出、拔地而起的执念。”
2023年6月19日,“理想信念之美——黔中大地上的大思政课”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开讲。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作为课程主讲人,开篇便向师生们讲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随后,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刘秀祥、国家级技能大师陈斌、优秀学生代表陈虎分享了他们的山乡守梦、工匠筑梦、青春奋斗的故事,深刻诠释了贵州大地和贵州教育的变迁,展现出新时代贵州儿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赛中接续奋斗、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
不拘泥于课堂,不限制于形式。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把握国情世情、关注党情民情的窗户,是一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人文思想课,是一堂“党建引领推动,党建教育同频共振”的特色党课,更是一堂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统一的思政大课。
不仅线下讲还要线上讲,不仅课上讲还要在社会生活中讲。
2023年,贵州教育系统持续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千万”(百名书记、千名教师、万名学生)大宣讲等系列活动,创新运用“理论宣传二人讲”等特色形式开展宣传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同时,持续、创新办好“贵州教育大讲堂”,强化网上思想政治引领,广泛汇聚奋进新时代的青春正能量。
遵义市开展校馆合作,共建“红色思政大课堂”。
深挖红色资源,擦亮育人底色。
遵义职业技术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立足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先后与四渡赤水纪念馆、苟坝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演艺集团签订馆校共建模式,打通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与遵义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展开合作,以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和系列主题活动为引领,联合举办文化创意类活动、展览,促进人才输送计划落地,促进旅游业和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点线面结合,大中小覆盖。
贵州各级各类学校立足红色基因,用活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深化合作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弘扬阳明文化 知行合一育人
贵州是王阳明悟道地、阳明心学诞生地。阳明文化是贵州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贵州教育系统深入挖掘整理、研究转化和传播推广,擦亮贵州作为阳明心学诞生地的文化名片。
2023年9月,贵州大学《阳明心学导论》通识课程正式开课。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张学智以“王阳明的实践智慧”为题,上了一堂义理通透、文采灵动的第一课。
2023年9月,贵州大学《阳明心学导论》通识教育课程正式开课。
为培养更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贵州大学阳明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开设了《阳明心学导论》通识课程,把阳明思想提倡的知行合一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教育中,让立志、勤学成为学生的座右铭。
“为阳明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学生开设以阳明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通识课程,就是要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争做民族脊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开课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宝安表示,开设《阳明心学导论》通识课程,就是要把阳明文化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把阳明文化教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把阳明文化教育和教风学风转变结合起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而另一边,贵州商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将阳明文化有效地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思政小课堂和大课堂融合。在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文化园,学校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堂堂生动的校外思政理论课。“学习以内省、克己、修身为主导的阳明思想内核,对新时代青年立志勤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端坐蒲团、手执竹简、齐声诵读阳明先生的经典文章,同学们仿佛进入了阳明先生的年代,重温阳明先生的思想历程,领悟阳明先生心学的要义,感受阳明文化的魅力。
贵阳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则将校内的阳明文化馆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让参观师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阳明文化,产生强烈的文化代入感和沉浸式体验感。同时定期在学校龙岗书院内开展现场讲习、学术研讨、学术沙龙、读书会和自习等。在书法和明信片打印区,参观者还可现场写书法和签名并即刻打印留作纪念,以此增强参观者的参与感。师生纷纷表示,通过参观阳明文化馆,加深了对阳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深入了解阳明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充分发掘和践行阳明文化的精髓。
感受王阳明悟道传道的心路历程,了解王阳明在贵州悟道的历史文化,体会阳明文化的博大精深……贵州教育系统通过多种形式传承和发展阳明文化,让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坚持知行合一,争做时代先锋。
绽放民族文化 活跃多彩校园
2023年12月20日,第十八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校园文化活动月成果展示暨颁奖仪式在贵州师范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举行。
“多彩校园·闪亮青春”校园文化活动月作为贵州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项目,本届活动于2023年5月启动,活动期间开展了“学习党的二十大 笃行向未来”大学生舞台剧大赛、“书香致远 阅乐其时”书香校园系列主题活动、全省高校“多彩贵州行 文旅推介官”旅游推介接力活动等9大活动,覆盖全省大中小学,活动收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贵州各校将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充分融入师生日常生活。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贵州拥有绚丽多姿的风土人情,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依托底蕴浓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贵州深入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传承民族文化,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培养好全省民族文化后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阿西里西,阿西里西,大家快来做游戏……”在毕节市大方县理化小学的大课间,同学们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跳一曲欢快的《阿西里西》体操舞。
《阿西里西》体操舞是理化小学自主编排的一套民族特色课间操,通过加入现代元素,让民族文化绽放出更多风采。
在贵州,像理化小学一样,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的学校还有很多。
在黔东南州丹寨县城关第二小学,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间可以选择蜡染、芦笙、民族体育竞技板鞋、高脚等社团活动。为让同学们充分体验苗族文化的魅力,丹寨县城关第二小学开设苗族音乐兴趣课。孩子们穿上漂亮的苗族服饰,认真学习苗族乐曲。
“我是苗族,我很喜欢唱苗歌,学习有压力的时候我喜欢唱苗歌来缓解压力。”丹寨县城关第二小学学生李晓优说唱苗歌让自己感到开心快乐。
在黔西南州,各地学校根据不同地域和年级特点开设了高脚竞速、射弩、丢糠包等具有地域特色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将民族音乐、歌舞、戏剧、传统手工艺制作等纳入课堂,开设布依山歌、苗族芦笙舞、彝族舞、民间乐器勒尤、苗族刺绣、民族手工剪纸、民族服饰刺绣、传统古法织布等课程。以社团活动、竞赛活动、课后服务等形式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学校民族教育特色。
坚定文化自信,扛起责任担当,贵州各高校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符号与记忆——贵州苗族刺绣精品及创新设计展”在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正式启动,并在全国5个站点进行巡展。
以挖掘贵州苗族刺绣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市场开发价值为基础,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促进贵州苗族刺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最终实现“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承担传承弘扬贵州民族文化的使命任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作贡献。
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由黔南民族职业技术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师生共同制作的非遗文创旅游产品深受参会嘉宾的喜爱。
近年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坚持将非物质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将都匀毛尖茶技艺、三都马尾绣、苗族蜡染、平塘牙舟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引入课堂。以非遗文化、民族文化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着力培养学生“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
在增添高职院校民族特色的同时,黔南民族职业技术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致力把民族文化资源变成经济资源,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结合自身发展特色,贵州各校将民族教育、美育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同时,让多彩贵州的民族文化在贵州学子心中生根发芽,让贵州学子带着这份民族自信奋发成长。
安顺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验傩面具制作。
保护屯堡文化 做足特色教育
屯堡文化是贵州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屯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六百年前,大明王朝屯田戍边的一枚棋子落在云贵高原,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屯堡文化作为保存完好、传承600余年的汉文化,为汉民族古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位于屯堡文化核心区域“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天龙屯堡”景区内的天龙中心小学,将屯堡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文字给同学们解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屯堡文化的意义,让他们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手蒙青巾、腰围战裙、额顶假面,学生们有模有样地学起了地戏唱段……在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操场,一堂别开生面的屯堡地戏课正在进行。将屯堡文化、傩雕艺术、地戏等引入课堂,该校依托丰富的屯堡文化优势,在长期的特色领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育人特色。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迎未来”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中表演地戏《三国演义之战潼关》,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教育成果展上展示地戏……旧州中学带着屯堡文化走出安顺、走出贵州、走向全国。
而在安顺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将傩雕艺术引入美育课堂,通过美育实践,让傩雕技艺与其他艺术形式实现“跨界”结合。通过融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制作技能、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生活,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贵州教育系统紧紧抓住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契机,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不断推动文化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转载自天眼新闻